學者建議透過代耕業者宣傳勾稽 增加水稻保險覆蓋率

學者建議透過代耕業者宣傳勾稽 增加水稻保險覆蓋率
拜托!把我变美

學者認爲,若沒有跟政府往來的農民,系統上就沒有資料,推估仍有兩成;未來建議透過代耕業者、育苗場宣導勾稽,否則依賴糧政系統效果有限。本報資料照片

農業部推動農業保險多年,水稻全面納保後覆蓋率52%,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楊明憲表示,水稻基本型投保率八成、加強型約三成,基本型原本就類似強制保險,沒有投保就沒有理賠,他認爲,若沒有跟政府往來的農民,系統上就沒有資料,推估仍有兩成;未來建議透過代耕業者、育苗場宣導勾稽,否則依賴糧政系統效果有限。

穿越从养龙开始 你的皮卡丘
绝品透视 小说

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楊明憲表示,如果農民自產自銷、自己負責不與政府打交道,當然也可以,但真正發生天災,也不應來問政府有沒有天災救助,目前水稻已經轉爲基本型的保險,他認爲未來保險還要繼續推廣,農民之前約定投保纔可理賠,就不能開後門,不能說沒關係,還是可以領到救助,這樣就會失去推廣保險的意義。

他說,不能過於依賴糧政系統,代耕業者、育苗場最清楚哪裡有種水稻,透過他們推廣,可以掌握有哪些農民,基本型的保險完全不用保費,這樣就可幾乎涵蓋所有稻農,他認爲,推廣沒有借重外在力量與方式,糧政系統仍有限。原本農業保險覆蓋率僅9%,家畜強制納保後成爲26%,再加入水稻後,才達到52%;他會解讀成是一個「過渡期」或「輔導期」,這次專案開救助,也掌握了其他農民資料,未來成爲納保對象,否則原本農民既有權益被拿掉,這樣也說不過去。

中華民國稻米協進會理事長黃麗琴表示,比如有些區域水稻還沒割,等到保險公司公告結果時,已經過了很久,對農民來說,沒有拿到錢不算數;她認爲農業保險還是好的制度,農民不能一直靠政府憐憫式的天然災害救助,這也不對;進入農業保險,就是使用者付費,農民願意多一些保障,就多點保險;災損補助就很容易流於情緒化,明明有些田區沒有達到災損標準,但「爲什麼隔壁有、我沒有」農民會不平衡,中央地方政府成受不了壓力就給了,但這是不正義的錢,還是應該回歸正常機制。

斗南鎮農會秘書張耀裕表示,他比較傾向稻米要用集團是契作,保險金額比較高,若沒有這樣保障,其實理賠金額並不多,這次災害落差很大,若用區域去計算,某部分農民可能補不到,所以纔會小區域用災害現金救助方式去補助,但說實在的,都已經收割完了,能發放的並不多。

花蓮縣醫師公會理監事決議 力挺國民黨不分區名單

特搜全台6大天空步道!登高眺城市风光、林间溪流上漫步超惬意

男学生「扮女装闯女宿」求复合 疑遭电晕抬走…学校:是饿晕!